无人货架的下半场关键在于精细化运营,这已经是业内的共识。经历了半年多风口上的飞速奔跑,无人货架行业创下了互联网创业的多项奇迹,以最快的速度走到了市场竞争的拐点上。而作为一种零售业态,其本质一定是要回归零售,唯有以精细化运营提高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效率,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健康。
在无人货架的各玩家之中,猩便利已经对各个发展阶段的重点都有所规划,并率先拉开了精细化运营的序幕,因而展现出充足的后劲和优势,并进一步筑起行业壁垒。
精细化运营四大维度:人群、场景、商品、供应链
什么是精细化运营?简单说来,就是让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的运营方法。
具体到无人货架行业上,精细化运营追求的效果就是以尽可能小的运维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用户群体、动销和流水。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考虑的细节因素堪称千头万绪:点位在什么地方、以何种密度铺设,相互之间如何形成有机联系,货架上摆放哪些品类的商品,各放多少,持续放多久,排面如何陈列……
无人货架看起来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就是因为这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细节决定成败,魔鬼也都在细节里。具体说来,猩便利采取的精细化运营策略包含四大维度:人群精细、场景精细、商品精细、供应链精细。
人群精细,是指要更为细致地对用户进行分类画像,打上标签,深入洞察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职业、不同性别的白领会对即时消费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从这些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些白领群体。
场景精细则需要对白领一日通勤的各个消费场景进行细分。猩便利所构建的“白领500米消费生活圈”有效覆盖了白领通勤路径上的各个消费场景,接下来,猩便利会进一步优化对各个消费场景商品和服务的匹配。以猩便利独创的“店架协同”模式为例,其门店和货架的点位分布,是为了构成一张“便利·蜂窝”的大版图,最大的门店“王店”辐射中等的“巢店”,“巢店”再辐射一定范围的货架,因此,点位的分布和联系就更有讲究了,为了一整张大“网”取得最优的运营效率,每一个因素都要纳入考量和计算。
商品的选品和组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货架的SKU只有30-50个,要用这么少的SKU满足办公室白领的一日所需,不精打细算怎么行?在“货找人”模式下,只有提供的商品匹配了需求,才能有好的动销,在这样的消费场景下,决定“卖什么”、“卖多少”、“卖多久”都是很关键的。比如,男性员工更多的公司和女性员工更多的公司,卖的商品组合肯定不一样;一线城市白领偏好的商品和三线城市白领偏好的商品也不一样;有些公司朝九晚五,晚餐需求就会相对较少,基本没有夜宵需求;而有些公司经常晚上加班,就需要大量的夜宵……
而供应链精细会成为整个体系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让需求端的数据作用于供给端,支撑商品研发、生产、物流等各方面的决策和运营,这才是新零售的要义。而这与独立掌握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为何猩便利前期要重投入自建供应链。目前,猩便利已经完整掌握了供应链的能力,之后将进一步提升全供应链运营的效率。
精细化运营的胜出者必然是早有准备者
新零售的核心要义是数据,这些精细化的决策离不开数据的支持,现在在大量点位的运营基础之上,通过后台沉淀数据去洞察每一个点位的用户特征、偏好情况等已经不难实现,但实际要用整套供应链体系去高效地满足这些千差万别的需求,确实是个技术活儿。新零售本质还是零售,系统里的数据跑出来的策略必须“落地”,才能发挥价值。
除了店架选址和商品选品之外,物流的线路、补货的频率和流程等,对于整体的效率而言也都非常重要,都是精细化运营需要去统筹协调的。总而言之,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下不下得好,决定了各路玩家能在下半场的比拼中走多远。
最近还有不少声音,质疑无人货架行业前一阵子的飞速发展是“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是疯狂铺点烧钱之后发现撞了墙,再掉头寻找救命稻草往回找补。但事实上,这种“回头路”是很难走的,飙车之中能刹车就很难了,哪里还有余裕掉头呢?
所以,像猩便利这样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的玩家,基本都是早有准备的。从快速扩张到紧接着的精细化运营跟进,再到下一步的全域图景联动,从一早就有所计划,然后逐步推进。没有快速扩张的规模效应,精细化运营没有施展的舞台;而没有精细化运营,再大的规模都是“散点”,没有效率,更谈不上发展。
无人货架或者说即时便利这个行业已经开始洗牌了,没有精细化运营的玩家一定是最早被洗掉的一批。